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沈旸博士應邀來我院做講座

發布者: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:2017-04-26浏覽次數:689

2017年4月25日上午10點,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與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沈旸博士在天璇樓B113舉行了一場題為“從曆史中醒來——‘立面’&‘平面’的誤會”的學術講座。我院建築學系師生聆聽了講座。

沈旸老師開篇明義,用兩張圖對中西方立面認識方式的差别做出清晰說明:梁思成繪制“曆代鬥栱演變圖”時采用類比西方柱式的方法诠釋中國的“柱式”;而宋代《營造法式》中并沒有類似圖示,大量的卻是表達内部大木架構的“側樣”。接着引出話題:我們應該如何認識曆史?如何認識曆史建築?沈老師從大木架構變遷、垂直向度發展的建築、群體建築等角度,深入到曆史的空間之中去闡釋建築外觀的内部邏輯。講座的下篇,沈老師從我們認識傳統中國建築的重要參考對象——傳統佛教建築入手,分析建築背後的空間觀。最後,沈老師以雞鳴寺為例來做本篇的總結。雞鳴寺開敞的入口是近幾年改造之後才形成的,曾經的門是以深山尋古寺的氛圍而設在更高處,我們是不是應該要追尋,為什麼将大門做了調整?當我們撥開重重誤會回過頭看曆史,從曆史中醒來,曆史會給我們驚喜。

沈旸老師通過詳細的總結分析與精彩的講解,拓展了同學們專業視野,也讓大家領略了名校教師的學養及功力。

土建學院建築學系薛垲博士主持了講座。


點擊查看原圖


點擊查看原圖




Baidu
sogou